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考古发现 > 忻州出土文物共五十八件

忻州出土文物共五十八件

9月28日上午,忻州市忻府区西街小区居民院,原忻府区西街村委大院内,因改造地下管道,在施工过程中挖出了佛教石造像,当地村委和施工人员积极保护,并上报当地文物部门。忻州市、忻府区两级政府部门高度关注和重视,省文物部门率专家于29日急赴忻州,确定了新的考古发掘方案。从9月30日起,新的抢救性发掘工作全面展开,截至10月5日18时,发掘工作圆满结束。此次发掘出土56件(套)佛教石造像,1件圆形盘盏形陶器和1件泥质壶形器,还有堆土中筛集的陶器、瓷器、骨器、砖、瓦等包含文物。

省市区三级联动发掘

忻州市忻府区西街小区惊现上千年前佛石造像的消息传出,不仅引起当地居民的轰动,也引起忻州市、区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事发当晚就责成忻府区秀容办事处及西街村委会与忻府区公安局等共同派出值守人员,彻夜值守现场。当晚,有居民自发前来守护。

9月29日8时许,“彻夜未眠”的西街小区院内,开挖的大坑前停放着一辆警车,周围拉起了警戒线,忻府区公安局特警队的数名警员正在现场值守,前来观看的群众络绎不绝。当日,由于之前水管被挖断后跑水造成坑内工作面表层土湿滑松软,不适宜考古发掘,发掘工作不得不暂时停止。省文物部门专家已紧急出发赶往忻州。当天14时30分许,省文物专家一行与忻州市、忻府区专家和工作人员赶到发掘现场调研,之后又赶赴保管场所,对已挖出的佛教石造像进行实物考证。最后,进行省、市、区三级部门初步会商,并组建省、市、区联合考古队,确定了新的考古发掘方案。联合考古队的队长说:“省文物专家看了开挖出的佛教石造像实物后,非常惊喜、震惊和关注,初步确定石造像为北朝晚期和唐代时期的上乘作品,并对下一步的考古发掘工作提出了指导性建议,同时要求对已出土文物做好保护。”9月30日,联合考古队员们走进发掘现场,新的抢救性发掘工作全面展开。

小小窖藏坑荟萃珍品

从窖藏坑的开挖形制等遗存迹象看,已可初步确定出土佛教石造像等文物系一次性窖藏下埋,其准确的下埋年代,有待于对不同地层包含物资料整理后给出综合结论。从出土物残缺破损,在坑中或平置或斜放无规则错乱叠加看,或因遭遇毁佛灭佛战火动乱而为。这个窖藏坑长2米多,宽1米多,坑底深度距地表约2米。如此一个小小的窖藏坑内,发掘出土了56件(套)佛教石造像,1件圆形盘盏形陶器和1件泥质壶形器,此外还带回了从堆土中筛集的近70袋陶器、瓷器、骨器、砖、瓦等包含文物。此次发掘出土的佛教石造像有背屏式立佛造像,有坐佛造像,有单体佛菩萨立像,有佛装像身,有菩萨装像身,另有佛头和菩萨头,还有佛龛龛楣残件等,种类繁多,材质有汉白玉、砂岩、石灰岩等。现场发掘出的一个背屏式佛教石造像,其背光为舟形,背光边缘饰一周火焰纹,佛像下身着“羊肠式大裙”,手施“与愿印和无畏印”。

晋北佛教造像重大新发现

中国佛教寺院造像有三大考古发现,分别是山东青州龙兴寺、四川成都万佛寺、河北曲阳修德寺造像。成都万佛寺造像出土于清朝末年,曲阳修德寺造像出土于1953年—1954年,青州龙兴寺造像出土于1996年。这三座寺院所出土造像数量众多,跨越时间较长,代表了不同地域佛教寺院考古的主要成就,是佛教造像艺术史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而在山西省内,1959年曾在晋东南沁县南涅水村,发掘出土窑藏石刻造像1000余件。这批石刻造像上自北魏水丰元年,下至北宋天圣九年,积累了北魏、东魏、北齐、隋、唐、宋六个朝代的民间石雕艺术珍品,题材大多以佛教活动为主。造像多为选落塔形,国内稀有。石刻分为碑文石刻、造像石塔、个体造像三大类型。队长说:“2002年5月,五台县豆村镇佛光村古竹林寺新建时,在旧址上发现佛教造像,经清理发掘出汉白玉质地的佛教遗物4件。此次佛教造像在忻州规模较大的发掘出土,实属近10年来晋北地区重大佛教造像新发现。”此次重大发现令考古、佛教、文化界惊喜、震撼,而每日的发掘工作也给考古队员带来新的感受。由于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和支持,公安等部门的介入保护,联合考古工作得以安全、有序、圆满完成。而每日数千人次的造访,公众积极参与,在进行“公众考古”的同时,也做了一次生动的文物保护普法教育。目前,为防止这批出土造像褪色、风化,后期保护和科研工作已经陆续展开。

分享到:
更多>>古玩鉴定
更多>>古玩知识

猫睛石,矿物名称为金绿宝石。由于其内部含...[详细]

更多>>资深藏家
更多>>拍卖展会
网站首页 | 古玩资讯 | 古玩前沿 | 古玩热点 | 国内新闻 | 国际新闻 | 古玩动态 | 古玩政策 | 古玩研究 | 古玩产业 | 考古发现

Copyright 2003-2013 gu-w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古玩网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15101063588